《“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解读:基层图书馆发展将迎来春天

  • 发布时间:2017-08-01 00:00:00.0
  • |
  • 作者:蠡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729次

7月26日,文化部官网发布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应坚持的原则、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划定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同时也提及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的相应保障。


《规划》强调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突出县级总分馆及服务点建设,指出要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加强资源整合,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这意味着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将迎来春天,会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保驾护航”。

下面,小编一一阐述助力基层图书发展的利好政策。

保障日常运行经费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非营利机构,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所以,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基层图书馆,经费基本靠“要”。这意味着,要发展基层图书馆,首先要解决经费问题。

《规划》指出,各地要根据本规划,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落实方案,明确责任,统筹实施。要推动将公共图书馆建设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始终把导向意识贯穿到工作全过程。各级公共图书馆也要根据规划,细化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

《规划》还提到,要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合理保障公共图书馆日常运行经费。支持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农村和城市社区的公共图书馆(室)建设。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人才是影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基层图书馆引进专业人才难是制约其发展的短板,促进基层图书馆发展的着力点在于解决人才问题。

《规划》中对于公共图书馆人才引进、培养有均有说明。《规划》强调,要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意识、创新意识和专业水准的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重点推动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人员编制落实。加强分级分类培训,重点加强对基层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培训,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对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轮训一遍。


推动总分馆与社会化建设


《规划》提出的八项重点工作中,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完善公共图书馆设施服务。指出,加强对公共图书馆布局的统筹规划,在“十二五”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均衡配置、规模适当、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等要求,根据城乡发展和人口分布,推动地方建成比较完备的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对设施空白或不达标的地市级和县级公共图书馆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重点加强对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统筹规划建设。

推动乡、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相关建设标准和要求设立图书室,配备相应的器材设备,完善管理制度。村级不具备单独设立图书室条件的,可开辟图书阅览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公共图书馆配置流动图书车或具有借阅功能的流动文化车。重点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配备流动服务设施设备。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加强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设施建设,并配置相应器材设备。

落实文化部等部委《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因地制宜建立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上下联通、资源共享、有效覆盖的总分馆体系。通过总分馆制,整合县域内的公共阅读资源,实现总馆主导下的文献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通借通还和人员的统一培训。加强部门协同,推动符合条件的农家书屋成为图书馆分馆。鼓励符合条件、具有资质的上网服务场所成为总分馆的基层服务点。

在图书馆建设方面,《规划》还指出,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鼓励和支持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兴建、捐建或与政府部门合作建设公共图书馆,或者通过捐资、捐赠、捐建等方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工作机制,将公益性图书服务纳入政府购买的指导性目录。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可探索引入社会专业机构,进行委托经营,或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采集、书刊编目等业务外包,推动公共图书馆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重点强调鼓励地方采取与社会力量合作等方式,建立城市24小时阅读服务空间,建设自助图书服务空间,因地制宜设置自助图书设备,开展办证、阅览、外借等24小时图书馆服务;科学规划自助图书服务空间和设备的布点,与各级各类图书馆相辅相成,打造百姓身边的公共阅读场所;加强资源更新、用户辅导和设备维护。


加强应用新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的需求和阅读行为习惯也在不断变化,图书馆应不断的应用新技术,适用读者的需求及阅读习惯,提高服务效能。

《规划》指出,深入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提高各地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能力,构建标准统一、覆盖城乡、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全部具备提供互联网服务和移动终端服务的能力。加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利用,丰富资源类型,提升资源适应性,满足不同终端、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

结合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加强先进技术研究转化和应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图书馆信息化装备和系统软件的研发应用,促进图书馆数字服务手段升级换代,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水平。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用户需求数据分析,推广线上线下互动的服务模式。

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逐步建立集信息报送、网络监测、统计分析、数据发布、绩效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引导优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向基层传输,通过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促进供需有效对接。